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中國古代帝王宮苑,清代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一七零三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八十九年建成。與全國重點文物?;さノ?/font>頤和園、拙政園、留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四年十二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熱河行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二零零七年五月八日,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簡介
承德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距離北京200公里。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避暑山莊位于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 谷地上,山莊的建筑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筑一百余處。是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避暑山莊興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時間在此處理軍政要事,接見外國使節和邊疆少數民族政教首領。這里發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遺跡和重要文物,成為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最后形成的歷史見證。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一個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同時又具有不同風格的強烈對比,避暑山莊樸素淡雅,其周圍寺廟金碧輝煌。這是清帝處理民族關系重要舉措之一。由于存在眾多群體的歷史文化遺產,使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成為全國重點文物?;さノ?/font>、全國十大名勝、和四十四處風景名勝?;で?,承德也因此成為全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避暑山莊與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并稱全國四大名園。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是中國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為了實現安撫、團結中國邊疆少數民族,鞏固國家統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宮。避暑山莊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避暑山莊占地564萬平方米,環繞山莊婉蜒起伏的宮墻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相當于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么大。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 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第一階段:從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開拓湖區、筑洲島、修堤岸,隨之營建宮殿、亭樹和宮墻,使避暑山莊初具規模。康熙皇帝選園中佳景以四字為名題寫了“三十六景”。
第二階段:從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對避暑山莊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增建宮殿和多處精巧的大型園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為名又題了“三十六景”,合稱為避暑山莊七十二景。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為加強對蒙古地方的管理,鞏固北部邊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蘭圍場。每年秋季,皇帝帶領王公大臣、八旗軍隊、乃至后宮妃嬪、皇族子孫等數萬人前往木蘭圍場行圍狩獵,以達到訓練軍隊、固邊守防之目的。為了解決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蘭圍場之間,相繼修建2l座行宮,熱河行宮——避暑山莊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動工興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項工程竣工,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歷時89年。在英法聯軍攻打北京時,咸豐皇帝就帶著一批大臣逃到了這里。
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13年至1780年),伴隨避暑山莊的修建,周圍寺廟也相繼建造起來。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時期,每年大約有半年時間要在承德度過,清前期重要的政治、軍事、民族和外交等國家大事,都在這里處理。因此,承德避暑山莊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個政治中心。乾隆在這里接見并宴賞過厄魯特蒙古杜爾伯特臺吉三車凌、土爾扈特臺吉渥巴錫,以及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等重要人物,還在此接見過以特使馬戈爾尼為首的第一個英國訪華使團。清帝嘉慶、咸豐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清帝咸豐逃到避暑山莊避難,在這座房子里批準了《中俄北京條約》等幾個不平等條約。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辛酉政變”亦發端于此。隨著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莊日漸敗落。
1整體布局
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宮殿區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萬平方米,由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筑組成。湖泊區在宮殿區的北面,湖泊面積包括州島約占43公頃,有8個小島嶼,將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區域,層次分明,洲島錯落,碧波蕩漾,富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特色。東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熱河泉。平原區在湖區北面的山腳下,地勢開闊,有萬樹園和試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風光。山巒區在山莊的西北部,面積約占全園的五分之四,這里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眾多樓堂殿閣、寺廟點綴其間。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
平原區西部綠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風光; 東部古木參天,具有大興安嶺莽莽森林景象。 在避暑山莊東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著宏偉壯觀的寺廟群,這就是外八廟,其名稱分別為: 溥仁寺、溥善寺(已毀)、普樂寺、安遠廟、普寧寺、須彌福寺之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外八廟以漢式宮殿建筑為基調,吸收了蒙、藏、維等民族建筑藝術特征,創造了中國的多樣統一的寺廟建筑風格。
山莊整體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勢,分區明確,景色豐富,與其它園林相比,有其獨特的風格。山莊宮殿區布局嚴謹,建筑樸素,苑景區自然野趣,宮殿與天然景觀和諧地融為一體,達到了回歸自然的境界。山莊融南北建筑藝術精華,園內建筑規模不大,殿宇和圍墻多采用青磚灰瓦、原木本色,淡雅莊重,簡樸適度,與京城的故宮,黃瓦紅墻,描金彩繪,堂皇耀目呈明顯對照。山莊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園林的風格、結構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襲北方常用的手法,成為南北建筑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避暑山莊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園林,它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園林“以人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傳統造園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進行選址和總體設計,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勢,因山就水,順其自然,同時融南北造園藝術的精華于一身。它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杰作,享有“中國地理形貌之縮影”和“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譽。
避暑山莊之外,半環于山莊的是雄偉的寺廟群,如眾星捧月,環繞山莊,它象徵民族團結和中央集權。承德“外八廟”分布在避暑山莊東北面山麓的臺地上,面積達 40多萬平方米,原有寺廟十一座,現存的有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普樂寺、普寧寺、安遠廟、溥仁寺、殊像寺。這些廟宇金碧輝煌,宏偉壯觀。
景區氣候
承德避暑山莊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冬天雖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環山,阻滯了來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襲擊,故溫度要高于同緯度其他地區;夏季涼爽,雨量集中,基本上無炎熱期,是旅游避暑勝地。
2 建筑風格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廟群。最大的特色是它園中有山,山中有園。避暑山莊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在總體規劃布局和園林建筑設計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觀特點和有利條件,吸取唐、宋、明歷代造園的優秀傳統和江南園林的創作經驗,加以綜合、提高,把園林藝術與技術水準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典范。避暑山莊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風景,形成了東南湖區、西北山區和東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構成了中國版圖的縮影。宮殿區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極力、居住、讀書和娛樂的場所,至今珍藏著兩萬余件皇帝的陳設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莊這座清帝的夏宮,以多種傳統手法,營造了120多組建筑,融匯了江南水鄉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為中國皇家園林藝術薈萃的典范。
帝王范囿與皇家寺廟建筑經驗的結晶。它成為與私園并稱的中國兩大園林體系中帝王宮范體系中的典范之作。園林建造實現了“宮”與“苑”形式上的完美結合和“理朝聽政”與“游息娛樂”功能上的高度統一。寺廟建筑具有鮮明的政治功用。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標志中國古代造園與建筑藝術的巨大成就。它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和建筑藝術之大成,是具有創造力的杰作。在造園上,它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園林“以人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傳統造園思想,總結并創造性地運用了各種造園素材、造園技法,使其成為自然山水園與建筑園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繼承、發展、并創造性地運用各種建筑技藝,擷取中國南北名園名寺的精華,仿中有創,表達了“移天縮地在君懷”的建筑主題。在園林與寺廟、單體與組群建筑的具體構建上,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實現了中國古代南北造園和建筑藝術的融合,它囊括了亭臺閣寺等中國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展示了中國古代木架結構建筑的高超技藝,并實現了木架結構與磚石結構、漢式建筑形式與少數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結合。加之建筑裝飾及佛教造像等中國古代最高超技藝的運用,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觀。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不論是造園還是建筑,它們都不僅僅是素材與技藝的單純運用,而是把中國古典哲學、美學、文學等多方面文化的內涵融注其中,使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
避暑山莊周圍寺廟的建筑風格使漢、藏文化藝術融于一體,寺廟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著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萬件,共同構成了十八世紀中國古代建筑富于融合性和創造性的杰作。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一個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同時又具有不同風格的強烈對比,避暑山莊樸素淡雅,其周圍寺廟金碧輝煌。這是清帝處理民族關系重要舉措之一。記載著清朝統一和團結的歷史。
主要建筑
避暑山莊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風景,形成了東南湖區、西北山區和東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構成了中國版圖的縮影。宮殿區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權力、居住、讀書和娛樂的場所,至今珍藏著兩萬余件皇帝的陳設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莊這座清帝的夏宮,以多種傳統手法,營造了120多組 避暑山莊自然景色建筑,融匯了江南水鄉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為中國皇家園林藝術薈萃的典范。
承德避暑山莊的建筑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
平原區位于山莊北部,占地60.7萬平方米。平原區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樹林。其中又分為西部草原和東部林地。草原以試馬埭為主體,是皇帝舉行賽馬活動的場地。林地稱萬樹園,是避暑山莊內重要的政治活動中心之一。當年這里有萬樹園,園內有不同規格的蒙古包2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直徑達7丈2尺,是皇帝的臨時宮殿,乾隆經常在此召見少數民族的王公貴族,宗教首領和外國使節。萬樹園西側為中國四大皇家藏書名閣之一:文津閣。另外還有永佑寺、春好軒、宿云檐等組建筑點綴在草原、林地之間。
山區位于山莊西北部,面積443.5萬平方米。山區占了整個園林面積的4/5。從西北部高峰到東南部湖沼、平原地帶,相對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環繞、色壑縱橫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當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澗等地形,修建了多處園林、寺廟。避暑山莊周圍寺廟共占地47.2萬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樂寺、安遠廟、普寧寺、普佑寺、廣緣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廣安寺、羅漢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的喇嘛寺廟群,是清政府為安撫中國西北蒙、藏等少數民族,加強邊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廟。寺廟之集中,規模之宏大,建筑之精湛,寺廟中大量佛像、祭器制造技藝之高超,使其成為藏傳佛教圣地之一。山區多處園林解放前多遭破壞,但現在山區景物仍然十分迷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遙相對立的兩個山峰上的亭子,一個叫“南山積雪”,一個叫“四面云山”。在亭子上遠眺,山莊的各風景點,山莊外的幾座大廟,以及承德市區,周圍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覽無余。在另一座山峰上還有一座亭子叫“錘峰落照”,在這里磬錘峰首先映入眼簾,每當夕陽西照,磬錘峰被紅霞照得金碧生輝,故名“錘峰落照”。
宮殿區位于山莊南部,是皇帝處理政務和帝后居住的地方,位于避暑山莊南端,占地lO.2萬平方米。包括“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已毀)四組建筑。正宮是宮殿區的主體建筑,包括9進院落,分為“前朝”、“后寢”兩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誠”,是用珍貴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宮殿區是清帝理朝聽政、舉行大典和寢居之所。建筑風格樸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宮殿的莊嚴。正宮現辟為博物館,陳列清代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正宮區藏有珍貴文物2萬余件。其后的殿堂分別叫“四知書屋”、“煙波致爽”、“云山勝地”等,是皇帝處理朝政、讀書和居住的地方。“煙波致爽”殿是一座五開間平房。
宮殿區坐落在避暑山莊南部,東北接平原區和湖區,西北連山區。主體建筑居中,附屬建筑置于兩側,基本均衡對稱,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使避暑山莊宮殿建筑園林化,又顯示出皇家園林的氣派。宮殿區由正宮(被辟為避暑山莊博物館)、松鶴齋、東宮(已毀)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筑組成。
普寧寺
普寧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莊之北,因寺內有木雕大佛,又稱大佛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三年(1755~1758年)。此寺仿西藏三摩耶廟形式而建。按佛教教義關于世界構造的模型布局,中央的大乘閣象徵須彌山,四周的殿宇象徵四大部洲。安遠廟是仿新疆伊犁固爾扎廟修建。普陀宗乘之廟和須彌福壽之廟,前者信拉薩布達拉宮后者仿扎什倫布寺修建。這些建筑藝術形象既反映了民族團結,又起到了民族間建筑文化交流的作用。山莊周圍寺廟,環山莊半圓建成,呈眾星捧月之勢,政治寓義十分明確。從收效看也確實是“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 全寺占地約2.3萬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鐘鼓樓、碑亭、天王殿、大雄寶殿、大乘閣等。大乘閣高36.75米,外觀六層重檐。閣內置木雕千手千眼觀音貼金立像,高22.23米。用松柏榆杉椴五種木材雕成,是國內現存的最大木雕佛像之一,已經被錄入《吉尼斯大全》。佛像兩側有善財、龍女侍立,造型圓潤。閣兩側有妙嚴室和講經堂,分別是清帝聽經和休憩之所。
在清代,每年的臘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正月初八至十五日,普寧寺都要舉辦廟會,外八廟的喇嘛齊集于此,有佛教法舞表演,遠近的鄉民絡繹不絕。
普樂寺
普樂寺位于避暑山莊東北,俗稱圓亭子。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建筑布局分前后兩部分。前部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宗印殿;后半部為壇城。在高大的石壇城上,建圓形旭光閣,重檐傘式攢尖黃琉璃瓦頂,閣中置一立體曼陀羅,內供銅歡喜佛。閣頂有圓形斗八藻井,內有二龍戲珠,制作精美,金碧輝煌。北閣與北京天壇祈年殿形制類似。
普陀宗乘之廟
普陀宗乘之廟位于避暑山莊正北。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宮的漢譯,故又稱小布達拉宮。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歷經4年完工,仿西藏布達拉宮形制,廟的建筑布局利用山勢,自南而北層層升高。主要建筑有山門、碑亭、五塔門、琉璃牌坊、大紅臺、萬法歸一殿等。大紅臺為主體建筑,臺高42.5米,寬59.7米。萬法師一殿在大紅臺中部,重檐四角攢尖鎏金瓦頂。此廟是外八廟最大的一處,占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廟內共有大小建筑約60處,多是平頂白墻。主體建筑大紅臺是一座暗紅色的方形建筑,在周圍白色樓宇的映襯下,非常搶眼。大紅臺中心的萬法歸一殿頂部全部被鎏金銅瓦所覆蓋,僅此一項造價即是黃金萬兩,這里是舉行重大的宗教儀式或清帝接見重要的少數民族部落首領及王公大臣們的場所。普陀宗乘之廟古木參天,環境清幽,景致殊佳,是外八廟中不可不游的一處。
殊像寺
殊像寺位于避暑山莊之北,東臨普陀宗盛之廟,建于乾隆三十九年,仿山西五臺山殊像寺而建,形制以漢族廟宇建筑為主。殊像寺內的喇嘛均為滿族,供奉的主神為文殊菩薩,當時民間認為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薩轉世,所以該寺又有“乾隆家廟”之稱。
全寺分前后兩部分,前部主要由山門、鐘鼓樓、天王殿、會乘殿等組成,其中,會乘殿是寺內主殿,殿內供觀世音、文殊、普賢三菩薩,像前左右置三層楠木佛龕,兩側各一座楠木萬壽塔,內供無量壽佛。后殿主要由寶相閣、清涼樓、香林室和配殿等組成,寶相閣內原有木雕騎獅的文殊菩薩像,閣名是乾隆帝御筆親題。殿閣外還堆砌有別致的假山,可沿小道迂回而上。
承德避暑山莊大小建筑有120多組,其中康熙以四字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組成36景,這就是山莊著名的72景??滴醭?/font>36景是:
正宮是宮殿區的主體建筑,正宮建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繕,改建,占地1萬平方米。包括九進院落,由麗正門、午門、閱射門、澹泊敬誠殿、四知書屋、十九間照房、煙波致爽殿、云山勝地樓、岫云門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組成。分為“前朝”、“后寢”兩部分。前朝是皇帝處理軍機政務的辦公區;后寢是皇帝和后妃們日常起居的生活區。主殿叫“澹泊敬誠”,是用珍貴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種隆重的大典也都在這里舉行。
康熙時,皇太后來避暑山莊,居住在西峪的松鶴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宮東面另建一組八進院落的建筑,題名松鶴齋,以供皇太后居住。當年,松鶴齋內“常見青松蟠戶外,更欣白鶴舞庭前”。庭院中還有馴鹿悠游其間。綏成殿后依次有照房十五間,門殿三間,大殿七間名為樂壽堂,后改名為悅性居,是皇太后的寢宮。綏成殿、十五間照房、門殿建筑早已無存。樂壽堂僅?;?,1998年復建。
在松鶴齋的東面,地勢比正宮和松鶴齋低。東宮的前面宮墻上另辟大門,稱德匯門,為重臺城門,形制與麗正門相仿。進入德匯門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依次有門殿七間、正殿十一間、清音閣、福壽閣、勤政殿、卷阿勝境殿。1945年,東宮失火被燒毀。現僅存基址。其中,清音閣:俗稱大戲樓。與現存故宮暢音閣、頤和園中德和園大戲樓形式相近。閣高三層,外觀雄偉。
是萬壑松風的主殿??滴醯劬T謖飫锝蛹倮?,批閱奏章,讀書寫字。1722年,康熙發現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禛之第四子弘歷(乾隆帝)聰明伶俐,十分喜愛,于是傳旨,命將弘歷送入宮中。這年的夏天,弘歷由父母帶領,隨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莊??滴踅蓯釕階牟嗵?/font>“萬壑松風”賜給弘歷居住,平時進宴或批閱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誨。弘歷繼位后,將這座殿宇題名為紀恩堂。乾隆三十年,乾隆寫《避暑山莊紀恩堂記》,紀念康熙皇帝對他的眷顧養育之恩。
煙波致爽殿:萬歲照房北行過門殿,再北有殿七楹,進深兩間,名煙波致爽,是正宮后寢部分的主殿,也是清帝在山莊的寢宮??滴醭普飫?/font>“地既高敞,氣亦清朗”,“四周秀嶺,十里平湖,致有爽氣”,故名煙波致爽,并列為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之首。
苑景區的精華基本上在湖區,康熙曾夸耀說,“天然風景勝西湖”。湖區雖然沒有頤和園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島錯落,湖面被長堤和洲島分割成5個湖,各湖之間又有橋相通,兩岸綠樹成蔭,山莊主要的風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區的周圍,因此顯得曲折有致,秀麗多姿。
湖區位于山莊東南,面積49.6萬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處,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銀溯、鏡溯及半月湖,統稱為塞湖。湖區的風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勝建造的,如“煙雨樓”,是模仿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的形狀修的。金山島的布局仿自江蘇鎮江金山。湖中的兩個島分別有兩組建筑,一組叫“如意洲”,一組叫“月色江聲”。“如意洲”上有假山、涼亭、殿堂、廟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風景區的中心。“月色江聲”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幾座亭、堂組成。每當月上東山的夜晚,蛟潔的月光,映照著平靜的湖水,山莊內萬籟俱寂,只有湖水在輕拍堤岸,發出悅耳的聲音,“月色江聲”的題名便是由此而來。
雖然沒有頤和園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島錯落,湖面被長堤和洲島分割成5個湖,各湖之間又有橋相通,兩岸綠樹成蔭,顯得曲折有致,秀麗多姿。此區總體結構以山環水、以水繞島,布局運用中國傳
在避暑山莊周圍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廟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廟群,供西方、北方少數民族的上層及貴族朝覲皇帝時禮佛之用。在避暑山莊的東面和北面,武烈河兩岸和獅子溝北沿的山丘地帶,共有11座寺院。因分屬8座寺廟管轄,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稱為“承德外八廟”。廟宇按照建筑風格分為藏式寺廟、漢式寺廟和漢藏結合式寺廟三種。這些寺廟融和了漢、藏等民族建筑藝術的精華,氣勢宏偉,極具皇家風范。這12座建筑風格各異的寺廟,是當時清政府為了團結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區的少數民族,利用宗教作為籠絡手段而修建的。這些廟宇多利用向陽山坡層層修建,主要殿堂聳立突出、雄偉壯觀。
首先營建的是溥仁寺和溥善寺(已毀)。這兩座寺院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是蒙古諸部王公為慶??滴躉實哿儷角脛冀ㄔ斕?。
乾隆二十年(1755)建普寧寺,是為紀念平定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族首領噶爾丹煽動的武裝叛亂而建造的。
乾隆二十五年,在普寧寺旁增建普佑寺。
乾隆二十九年建安遠廟,俗稱伊犁廟,是為新疆達什達瓦部二千余眾遷居熱河后提供參拜之所而建。
乾隆三十一年建普樂寺以紀念土爾扈特、左右哈薩克、布魯特等族歸順清朝。
乾隆三十二年建普陀宗乘之廟,作為慶祝乾隆皇帝六十壽辰時蒙古和土爾扈特王公進貢朝賀之所,普陀宗乘之廟仿藏式建筑修造,俗稱“小布達拉宮”,西藏達賴喇嘛到熱河覲見時多居此處。
乾隆三十七年建廣安寺(已毀)。
乾隆三十九年建殊像寺,寺的布局仿照五臺山殊像寺。同年又仿浙江海寧安國寺的形制建羅漢堂(已毀)。
乾隆四十五年建須彌福壽之廟,是為西藏班禪喇嘛到熱河祝賀乾隆七十壽辰,特建此廟作為班禪行宮。
承德外八廟歷史象征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諸蒙古王公為慶賀康熙帝60壽辰,上書“奏請”在承德避暑山莊外,圍建一寺院作慶壽盛會之所??滴醯坌廊?/font>“恩準”,遂建造了溥仁、溥善二寺。溥善寺早已荒廢,溥仁寺便成康熙年間僅存的廟宇,更是珍貴。溥通普,普遍、廣大意,有皇帝深仁厚愛普及天下之意。于是從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67年間,康熙、乾隆兩帝在避暑山莊東部和北部外圍陸續建造了11座大型寺廟,因其中8調有朝廷派駐喇嘛,享有“俸銀”,且在京師之外,故稱外八廟。現存7座:在避暑山莊正北相隔獅子溝,自東而西有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外八廟像一顆顆星星環避暑山莊而建,呈烘云托月之勢,象征著邊疆各族人民和清中央政權的關系,表現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統一、鞏固和發展的歷史進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得到了充分重視和妥善?;?。中央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為?;け蓯釕階爸芪旅磣雋舜罅抗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現有古建筑面積92770平方米,?;せ就旰?。1949年即建立了熱河省古文物保管所,1954年,成立熱河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61年,成立避暑山莊博物館。1975年,成立承德市文物事業管理局(1985年改稱文物園林管理局),統一管理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1991年,經國家民政部批準,成立了全國性社團組織“中國避暑山莊外八廟?;ば?/font>”。
1953年,中央政府文化部發出《關于?;と群映械鹿漚ㄖ拔奈锏耐ㄖ?,1961年,國務院將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中的普寧寺、普樂寺、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さノ?,1982年,又將其列入全國44個風景名勝?;で?。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國家建設部、河北省政府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しā?、《文物?;しㄊ凳┫岡頡?、《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河北省文物?;す芾硤趵返確?、法規。河北省政府頒布的《河北省國家級、省級文物?;さノ槐;し段Ъ敖ㄉ榪刂頻卮分忻魅飯娑吮蓯釕階爸芪旅淼謀;し段?。承德市人民政府兩次頒布《關于加強對避暑山莊外八廟管理的通告》,對加強管理工作做出了具體規定。
1976年國務院批準實施第一個《避暑山莊外八廟十年整修規劃》,1986年開始實施第二個十年整修規劃。兩個規劃明確了搶救、整修的?;ぴ?,國家和地方政府相繼投資1億多元人民幣,直接用于古建維修和園林整治,并投入大量資金用以改善?;で芪Щ肪?。加強?;で肪車淖酆現衛?。在?;し段?,停建、拆除了一批有礙文物景觀的現代建筑,嚴格禁止開山、打石、取土、砍伐、放牧等。在嚴格封山育林、禁止砍伐林木的基礎上,積極綠化?;で芪Щ納交鈉?,增加植被。改善大氣環境,降低煙塵排放量。堅持“搶救為主,?;さ諞?/font>”的原則,制定中、長期整修規劃,有計劃地開展修復工作。建立中回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せ鴰?。
承德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英文名稱: 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因其獨特的風采于199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 200-011)。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宮,位于河北省境內,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眾多的宮殿以及其它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筑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建筑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的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著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末期的罕見的歷史遺跡。
避暑山莊在承德市區內,交通方便,從承德火車站前乘5、7、11路公交車可達。出租車7元起步,價格適中。
自駕車
承德有公路向四周輻射,境內有101、111、112國道通過,向北可通往內蒙古,向東可達遼寧,西南前往北京,東南則到天津。從北京到承德大約只需要3個小時。
現在是通票制(2010年五一后開始)
旺季(3月1日至11月30日)120元/人,平季(12月1日至2月底)100元/人
普陀宗乘之廟(小布達拉宮)和須彌福壽之廟(班禪行宮):80元/人
普寧寺(大佛寺)合 普佑寺:80元/人
景區榮譽: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文物?;さノ?/font> 中國十大名勝之一 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
避暑山莊在承德市區內,交通方便,從承德火車站前乘5、7、11、15路公交車可達。出租車7元起步,一般市區內任何一點到避暑山莊都不超過10元。
京承、京通、承石、承沈鐵路干線貫穿承德全境。承德境內有101、111、112國道通過,向北可通往內蒙古,向東可達遼寧,西南前往北京,東南則到天津。從北京到承德有京承高速公路。
承德避暑山莊最佳旅游季節是夏末和秋初,避暑山莊是名副其實的避暑勝地,山莊內正常溫度比莊外要低3-5度,這與山莊內的山區、湖區、平原區的分布有著密切的關系。值得一提的是,避暑山莊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5月份是防火封山的季節,所以這個時間來你就上不了山區。山莊內的荷花也是極富盛名,七八月份荷花滿池塘,一直開到9月末。山莊的荷花與其他地域的荷花很是不同,開的早,敗的晚,特別值得一看。據說這里的荷花全部都是當年從外地選進來的,非常有價值。
山莊景點,有“36洞天,72福地”之說。至乾隆十九年止,僅康乾兩帝命名的就有72景;而山莊最后建成是乾隆五十七年,若加上后期所建的大批景物,就多不勝數了。清帝到此,雖為避暑,但都過完中秋及“木蘭秋狝”后才返京。賞秋的景點。
避暑山莊面積廣大,如果只有一天時間,如下線路可以囊括山莊內的大部分精華:麗正門-內午門-澹泊敬誠殿-四知書屋-煙波致爽殿-云山勝地樓-采菱渡-如意洲-煙雨樓-滄浪嶼-長湖-文津閣-熱河泉-金山亭-水心榭-東宮遺址-德匯門。
但其他另有幾條常常參觀的線路:
東線:進德匯門,過東宮,以卷阿勝境為起始點。沿東線游覽可參觀到的景點:水心榭、文園、清舒山館、月色江聲、戒得堂、匯萬總春之廟、新所、金山、香遠益清、熱河泉。
中線:下萬壑松風蹬道至如意湖、下湖中間的拱橋,是中線的起點。經芝徑云堤,到采菱渡,如意洲,到達中線結景青蓮島(煙雨樓)。
西線:出正宮岫云門,下玉麟坡,沿如意湖西岸北行,至“水流云在”分道,一是東轉至萍香泮;一是北行至文津閣,是湖洲區西路游覽線,也是連接全園四個功能分區的交通干線。主要景點有如意湖(亭)、芳園居、芳渚臨流、臨芳墅、遠近泉聲、文津閣
特別提醒
開放時間:8:00-17:30
1、山莊周圍賓館很多,山莊內的賓館條件差而房價貴,如果是為了省門票而入住沒有什么必要,唯一的好處是可以領略山莊夜景。
2、游覽避暑山莊強烈建議請導游,或至少蹭聽。不但能增長很多人文歷史知識,也能聽到各種有趣傳說,為美景增色不少,而且很多精華點位置較為偏僻或乍看不引人注目,有人指點才不會錯過。
3、湖州區是山莊風光最為秀麗的地方,蕩舟湖上會是不錯的選擇,租船點在如意湖西岸,有普通手劃船、龍頭手劃船、腳踏船、電瓶船可供選擇,租金依次為每小時10元、14元、20元,押金為50元、100元、100元。
4、正宮、松鶴齋、東宮和萬壑松風四處建筑,現已辟為博物館,用于清代宮廷史記和宮廷藝術品展出。
5、山莊里有專門的環山游覽車,每人50元。此路線可游覽大部分景區景象,有的路況較為險要,切記安全第一。
在山莊內外各旅游定點商店,你可以買到蘑菇、大扁、榛子等地方特產,以及玉器、根雕、核皮工藝、滕氏布糊畫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品。
神堂峪自然風景區位于懷柔縣境內,距北京65公里,融山川、河流、奇峰、怪石長城及民俗為一體,是供人們旅游、娛樂、休閑和周末度假的綜合性游覽區。
南國第一牧場--仙女山 國家AAAA景區--十渡 地下藝術宮殿--芙蓉洞 蜀中山水奇,應推此第一 有水無山單調,有山無水枯燥 渝黔生物基因庫--黑山谷 天然的植物寶庫--金佛山 蒙古風韻--延慶康西草原。
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躍進路3號 天元商務大廈18層
電話:0311—89637688 傳真:0311-89635338 郵箱:北单半全场开奖 備案號:冀ICP備17022304號